本篇内容是拾象科技 CEO 李广密和商业作者张小珺的「全球大模型季报」的第三集,也是对 2024 年上半年全球大模型发展的复盘总结。GPT-4 已经诞生一年多了,但 AI 应用的爆发速度显然低于所有人的预期,直到今天,严格意义上只有 Perplexity 真正实现了 PMF。在这次对谈中,我们围绕“为什么 AGI 应用还没有大爆发”给出了自己的思考。
AI-native 应用的 PMF 是 Product-Model-Fit。模型能力的解锁是渐进式的,AI 应用的探索也会经历从组合性创造、到探索性创造再到变革性创造的跃迁。Perplexity 的 AI 问答引擎是第一阶段组合型创造的代表,随着 GPT-4o、Claude-3.5 Sonnet 的先后发布,多模态、推理能力的提升,我们已经来的 AI 应用爆发的前夜,也许 GPT-5 发布后的半年,我们就会大概率迎来 AI-native 应用的井喷。
成本下降也会是应用爆发的关键。假如 OpenAI 的 GPT-4o 给开发者的 API 成本大幅下降、甚至下降到可以忽略成本,会哪些应用可以爆发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猜想。
在本次讨论中,我们也分享了对 Nvidia、 Apple、Amazon、Tesla 等科技巨头在 AI 投入上的观察。今天,绝大多数 AI 应用站在巨头的核心战场上,巨头如何去构建自己的 AI 产品组合也影响着 AI-native 应用的发展和天花板,AI 不会颠覆巨头,反而会依附于巨头。这也是我们推出 AGIX Index 的原因:巨头们从 AI 浪潮中受益的确定性极强,如果要真正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获得收益,除了寻找挑战巨头的破坏式创新者,识别出那些能够贯穿周期的价值王者同样重要。